2024第九屆新金融論壇於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全球秩序重構與中國金融力量崛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正局級),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常委範文仲出席並演講。

範文仲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金融對外開放是一個曆史的必然,隻有開放,金融的價值才能夠真正挖掘,每一個投資者才有更多選擇,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選擇投資品,這樣收益能夠更高、風險能夠更低。
他指出,吸引外資金融機構的重要點,是要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確定性、涉外營商環境的穩定性,這個對於吸引外資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外資金融機構的專業性來提升金融市場的活躍度。
“金融機構到中國來最終是為了賺錢的,一定要讓這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市場能盈利、能賺到錢,才能夠進一步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包括一些服務金融機構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會計師事務所,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保持穩定。”他說。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他建議,在對外貿易結算、投資、信貸還款時,不論初始的幣種如何,都要盡量爭取把回款的貨幣設定為人民幣。“我們最近的對外貿易,很多商業融資還是用美元存放款,要求美元還款,未來應要求用人民幣還款,才能真正推動人民幣走出去。”他說。
以下為演講實錄:
範文仲: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個論壇,跟大家交流關於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是大家關心的,都是個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中國的金融對外開放是一個曆史的必然,隻有開放,金融的價值才能夠真正挖掘,每一個投資者才有更多選擇,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選擇投資品,這樣收益能夠更高、風險能夠更低,所以對外開放不是一個可做可不做的選擇,是一個必然趨勢。
今天時間有限,我非常快速地跟大家簡單回顧一下最近我們對外開放取得的積極進展,以及在這方麵主要的著力點。一、擴大機構準入;二、加強市場聯通;三、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四、完善風險管理機製。
第一,擴大機構準入。
國家最近幾年顯著加大了力度,我們的金融監管部門,這幾年陸續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領域外資機構準入限製,在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也給予了外資機構國民待遇,尤其對外資機構資產規模、年限方麵都進行了調整。
過去兩年裏,商業銀行領域已經取消了境外金融機構在中國作為法人機構發起人的總資產要求,縮短了外資銀行法人銀行下設分行的辦理時限。也取消了財務公司及外資金融機構作為戰投的總資產要求,允許外國跨國集團直接發起設立外資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放寬了外資監管機構入股的準入條件,允許境外非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出資人,取消了相關的總資產要求。
今年4月,包括法巴證券獲批、渣打證券展業,外資控股證券已經到達了10家。金融租賃領域,今年9月放寬了出資人準入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一些境外大型製造業企業作為主要出資人,取消了一些總資產的要求。在保險領域,今年10月份批複了法巴保險聯合德國大眾汽車設立財險公司的申請,另外一些參股保險公司的申請也都獲批了。
目前,境內24家大型全球銀行都在中國設立了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了中國,我們的銀行業布局也在不斷擴大,今年11月,迪拜中心設立,在中東迪拜,我們五家國有大行都已經設立了分支機構。機構準入方麵,過去幾年裏我們基本給予了外資金融機構國民待遇,中資金融機構繼續穩健拓展在海外的業務。
吸引外資金融機構的重要點,是要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確定性、涉外營商環境的穩定性,這個對於吸引外資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外資金融機構的專業性來提升金融市場的活躍度。金融機構到中國來最終是為了賺錢的,一定要讓這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市場能盈利、能賺到錢,才能夠進一步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包括一些服務金融機構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會計師事務所,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保持穩定。
第二,加強市場聯通。
這幾年中國的債券股票市場已經納入了國際主流的投資體係,另外跟香港包括南向通、北向通、互換通,在海外的“熊貓債”,不斷在擴展。
在國際規則方麵,我們也日益與國際規則逐步一致,人民銀行提出要繼續拓展海外債券市場,支持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這方麵有兩個建議:一方麵要發揮中國的金融創新優勢,像今天會議上很多專家都已經提到了,要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打造創新型的數智金融基礎設施,“數智金融”這個詞是我們最近一直提倡的,可能大家目前關注不太多,但我們認為未來一定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領域。數智金融基礎設施能夠把實物資產跟數字化場景、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一起,這是金融的未來,中國在這方麵是有一定優勢的,所以我們可以率先推動建立這樣國際的新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另外一方麵要積極發揮港澳金融開放橋頭堡作用,通過港澳逐步聯通東南亞、中東、日韓、歐美,不論在什麽樣的情況下,都要保持金融合作是順暢的,基礎設施、支付體係是能夠聯通的,哪怕遇到國際波動事件,我們用新型技術基礎設施依然可以保持金融交易穩定進行,這個在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底線思維。
第三,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IMF的SDR中,人民幣的占比已經不斷上升,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也在上升,貿易融資已經排在了第二位,支付排到了第四位。隨著央企、國企不斷走出去,80多個境外央行貨幣當局都把人民幣納入貨幣儲備。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推動本外幣一體化的資金池,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跨境融資這些創新業務。
我們建議,在對外貿易結算、投資、信貸還款時,不論初始的幣種如何,都要盡量爭取把回款的貨幣設定為人民幣,像馬歇爾計劃、歐洲複興計劃,美元打敗英鎊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美國要求歐洲還款用美元,我們最近的對外貿易,很多商業融資還是用美元存放款,要求美元還款,未來應要求用人民幣還款,才能真正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第四,完善風險管理機製。
所有這些創新,一定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宏觀層麵,希望加強對一些周期性市場和風險的分析,要推動自主可控的支付體係建設,完善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在微觀層麵要加強準入、持續性的監管監控體係,建立統一的全口徑監控體係。
對外開放要把握發展與安全的平衡,但是永遠要牢記,隻有通過改革開放,不斷提升中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真正增強自身的經濟韌性和市場規模,才是真正的安全,不發展、不開放絕對不會有安全,所以我們這個安全一定要在開放中動態平衡進行實現。
以上是個人的思考,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